您當(dāng)前的位置:首頁 企業(yè)文化 工投文苑

過年,蒸饅頭
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1-25 閱讀量:

□  孫延兵

在我小時候的記憶中,過年蒸饅頭是家家必須要做的一件頭等大事,各家都很重視。

忙得快的農(nóng)歷二十五、六便蒸好了,遲點的二十七、八左右蒸好,最遲的三十上午也必須蒸好。我們家一般在二十七、八左右蒸好,因為對這樣工作比較熟悉的只有母親。

那時,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都在上學(xué),家里的事多是母親一個人操勞,既要忙著采購年貨,又要洗床單、被罩、衣服的。每個年母親都忙得夠嗆,但她依然無怨無悔,就這樣“累并快樂著年復(fù)一年地忙碌著。

蒸饅頭說是一種體力活,其實也是一個技術(shù)活。

我們淮陰農(nóng)村老家饅頭與不少地方的饅頭概念不一樣。這也是我后來去過不少地方才知道的,也不知究竟哪個更準(zhǔn)確。不少地方的饅頭都是那種實心饅頭,包括連云港這邊也是。我們那邊的饅頭卻是帶餡的,一般平時幾乎不做,也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做。

從做餡子、發(fā)面,到燒火蒸饅頭,都有一定的技術(shù)含量。做好了饅頭白白胖胖的,好吃又好看,做不好有時饅頭死趴趴硬邦邦的,不僅沒有美感、口感,還會影響過年的心情。

饅頭餡子一般分為咸的和淡的兩種,也基本上是就地取材,農(nóng)村自家地里長的成分偏多。咸的主要大白菜粉絲、蘿卜粉絲、豆芽粉絲、豆腐大白菜等,為了保持口感,往往都是用豬油進行勾拌,香噴噴的;淡的就是我們平時常吃類似豆沙餡子(紅豆與山芋煮熟和成的),一般老年人和小孩愛吃。

做饅頭的首要工作是要把餡子做好。一般從蒸饅頭的前一天下午就要開始。把洗好的蘿卜、大白菜、豆芽和泡好的粉絲以及一些姜、蔥放在一塊大的面板上剁碎。此時,若是莊上一連幾家在做餡子,刀與面板的撞擊聲此起彼伏,仿佛是在演奏著過年的樂章。

那時,我還小,母親見我沒事,有時也會讓我上去操刀。我權(quán)當(dāng)著好玩,拿起菜刀賣力地干著,引來莊上不少的家長表揚,說我懂事,知道幫大人干活。我不知道這個是否與我以后不反感做飯,甚至還喜歡做飯有著關(guān)系?但也算是一種啟蒙吧。

第二道工序是和面,母親年輕的時候主要是她干,后來隨著大哥、二哥娶了嫂子,這個活就由她們來干,有時二哥、三哥也會上手干,畢竟和一盆面有的十幾斤,還是蠻消耗體力的。一般從凌晨四五點就要開始和。人口多的往往不是一兩盆就可以解決的,像我們兄弟姐妹五個都正是吃壯飯的時候,都要和上四五盆。有時,怕面醒不好,還會找些干凈的紙蓋在面盆上,然后放在被子下面。

正常早上七八點鐘匆匆吃過早飯,便開始兵分兩路開始為蒸饅頭做最后“沖刺”。

包饅頭的一組,找柴禾的一組。我自然只能加入后一組,與哥哥們一起找一些干樹枝或一些沒用的木頭用鋸子鋸成短短的,然后用斧頭劈開,便于燒火,一般還會找些玉米秸稈,有點芝麻開花節(jié)節(jié)高的寓意。饅頭開始蒸的時候,都是用木材、干樹枝這些硬貨頂著,待到饅頭快差不多蒸好的時候,再用玉米秸稈燒,既保持火的連續(xù)性,又不至于大火把饅頭燒糊了。

大概一個小時左右,饅頭也便好了,找個力氣大的人,連籠帶饅頭搬到外面的桌上冷切好,把它們放進干凈的笆斗里或是竹籃里。此時,若是莊上有誰剛好路過,無論饅頭如何,總會遞上一個嘗嘗,分享一下。接著一籠一籠地蒸,時間往往要到中午。一般午飯也就不做了,饅頭就是午飯。

人逢喜事精神爽,大概是對年的期盼和渴望,各人盡管也很累,但精神都特別足,仿佛有使不完的勁。

忙完了蒸饅頭,年的大事基本算是完成了一大部分,剩下來就是數(shù)著時間等著團聚,等待著新年的到來。

正月里,一般沒什么事,吃成了主要事情,饅頭也成了主打,一日三餐基本離不開。

待饅頭吃差不多,也基本出了正月,年也結(jié)束了。

新的一年又開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