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 盧同根
“怪魚”灘虎龍
世上最具豪氣的動物要數(shù)灘虎龍了,單從字面上理解,它既有虎的威嚴,也有龍的霸氣,是生活在沿海灘涂上的魚類小動物。從形狀上講,它的頭酷似老虎,而身段和尾巴卻與鮫龍相似,故曰灘虎龍。
其實灘虎龍學(xué)名叫彈涂魚。我們鹽鄉(xiāng)人都叫它灘虎龍,有龍又有虎,挺神乎,叫著也順口。這種在鹽鄉(xiāng)原本隨處可見的小魚,如今已瀕臨絕跡了。
灘虎龍是一種兩棲魚類,體長幾公分,渾身呈泥灰色,就像泥鰍一樣擁有圓滾滾的體形,長年生長在海邊和灘涂的溝汊里、洼地水汪中。灘虎龍相貌獨特,也很怪,有一對外掛的雙眼,屬于最丑的一種魚,最大特點就是能奔能跳。說來也真奇,很多魚離開水就會很快死掉,可灘虎龍卻不,它能長時間離水,在岸灘上生活,靠胸鰭和尾巴在泥灘上爬行、跳躍,彈跳力極強,能和青蛙比高低。它可以用腮和肺呼吸,也可以用兩只前鰭爬行,還可以跳著行走,其獨特的本領(lǐng)就是會打洞,以隱身保護自己,魚類家族中集跳動和打洞于一身的恐怕只有灘虎龍了。
常年居住在海邊的人對灘虎龍都不陌生。從外形上看,它表面皮膚光滑,跟泥鰍有異曲同工之處。但是灘虎龍的胸鰭異常發(fā)達,跟人類手臂一樣,可以幫助它在爬樹時緊緊抓住樹干,不至于掉下。它的視力也是異常敏銳,可以一只眼睛尋覓食物,另一只眼睛防御敵害,可謂功夫了得。
捕捉灘虎龍是我們圩下人兒時最快樂的事情。我們這些孩子出生在鹽鄉(xiāng),生活在鹽場,與鹽灘有著千絲萬縷的情結(jié),每當回憶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,總是縈繞在心頭。翹首以盼的暑假是我們小伙伴們最開心、最忙碌的時刻,那時候很少有家庭作業(yè),就是有,也是忙里偷閑去撈魚摸蝦,特別是捕捉灘虎龍。我們常常戴上自己親手用蘆葦編織成的草帽,踩好點,然后靜悄悄的守候在可能有魚的河邊。盡管赤日炎炎,暑日難耐,但小伙伴們不為所動。河面上平風(fēng)靜浪,我們個個卯著勁,手握魚竿,等待灘虎龍上鉤??蔀┗埡孟裰牢覀円鈭D似的,久久不愿意上鉤。只見它時而在水中冒個泡,露出大虎頭,隨即又沉下去。時而又在水面上奔奔跳跳,一下子躍出十多米,在我們眼前來回穿梭,戲弄我們。這樣的釣法收獲甚少。
除了用釣桿,還有一種捕捉方法就是“扣”。這種方法類似于扣小鳥。鹽場人家打魚曬網(wǎng),有眾多織網(wǎng)用的尼龍絲繩,我們舊物利用,將尼龍絲繩一頭扣在一根小木棍上,另一頭打成活扣,一般下午放學(xué)后便將十幾個扣子分排插進鳥類經(jīng)常出沒的地方,周邊還會灑些鹵蟲之類的誘餌。第二天早上總能扣住幾只溜灘鳥。小鳥好扣,灘虎龍卻難扣??坌▲B總是扣住鳥的腿腳,扣子又插在泥土中,小鳥自然飛不走,只能撲騰著翅膀,等待就擒。而灘虎龍全身滑溜,不及時捉住就會跑了。我們扣它的方法是將尼龍絲繩一頭打一個洞口大的活扣,套在洞口邊,另一頭延伸至幾米之外,我們匍匐在那里注意觀察,手緊緊地攥著繩子,一旦灘虎龍悄悄露頭,便猛地拽繩,就能扣住它,但成功率并不高,十有七八會落空。盡管捕不到多少,但十分樂趣。
最有趣、最有效的方法當數(shù)火紙捕捉。鹽圩子家家戶戶都會養(yǎng)幾只鴨子。我們便時常將鴨子趕到河邊,一邊放鴨子一邊捕捉灘虎龍。灘虎龍因全身光滑,反應(yīng)靈敏,在水里往往不好捕,當你要抓到它的時候,就會鉆到水里沒有了蹤影;在岸上也不好捉,它一跳就是好遠。我們便巧施辦法,用碗口般大小的火紙沾上水蓋住洞口。灘虎龍如果出洞就會被火紙裹住,不能跳也不能動,這樣徒手捕捉就很容易逮到。用這個辦法,我們每天就會捕捉很多灘虎龍。說來也怪,那時我們圩下人基本上是不吃這些怪魚的,只會讓鴨子美美的飽餐一頓,因此,圩子人家飼養(yǎng)的鴨子產(chǎn)蛋多,腌制成咸蛋又香又流油。
灘虎龍是有情有義的魚類。別看它樣子丑,長得那么小,其實是一種很浪漫的生物,魚丑心俊。它長到一歲左右就成熟了,用頭鉆,用嘴銜,活生生地在泥灘上挖出了約有成人一臂長的深洞穴,筑成了它的愛巢,便于生活。大多時間,它們都是獨居的,待春暖花開時,便是它們的求愛季節(jié)。這時候,雄性灘虎龍便表現(xiàn)得十分活躍,四處游蕩,尋覓配偶。每當遇到異性時,便鼓動腮幫,乍開胸鰭,翹起尾巴,像跳舞一樣,展示其魅力。如果此時有別的雄性灘虎龍橫刀奪愛,它一定不會退縮,而是豎起脊鰭,像亮出的利劍,威風(fēng)凜凜地沖上前,直到把對手趕走。一旦雌性灘虎龍被吸引駐足,雄性灘虎龍便更加賣力地表演,將其一步步引到自己的地盤。雌性灘虎龍若還猶豫不決,雄性灘虎龍則在自己筑造的洞穴口進進出出,那情形似乎在向?qū)Ψ桨l(fā)出呼喚:快來吧!這里才是你溫暖的家。雌性灘虎龍豈能抵擋這般炫技和殷勤,終于尾隨它進了洞穴。這時雄性灘虎龍仍不會掉以輕心,會立即返回洞口,銜來泥土將其封住,然后才盡情地享受“二魚世界”。這樣的故事情節(jié)多么動聽和美妙呀。
其實,灘虎龍口味還是蠻好的,只不過我們小時候魚蝦吃多了,天天吃,吃膩了而已,所以當時只能將它喂鴨喂貓?,F(xiàn)如今灘虎龍在市場上已屬搶不到手的奇缺貨。灘虎龍肉嫰細膩,具有豐富的蛋白質(zhì),氨基酸含量也比鰻魚高,熬出的湯又鮮又白,十分可口,十分養(yǎng)人。而且現(xiàn)在沿海一帶也有人工飼養(yǎng)灘虎龍的,經(jīng)濟價值也比較高,得到了“食客”們的肯定。如今,沿海一帶產(chǎn)業(yè)建設(shè)迅速推進,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也改變了許多,原本鹽灘河邊的魚類少之又少,灘虎龍?zhí)鴦拥挠白又荒艹蔀榛贷}人記憶中的畫面了。如果繼續(xù)毫無節(jié)制的捕撈野生灘虎龍,那么總有一天,這種生物或許會消失。
正所謂“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”吧。
“美味”小滴跟
“小滴跟”是一種不知名的魚類。叫它“小滴跟”,是地處江蘇淮北鹽場當?shù)厝说耐猎?。翻查字典,上網(wǎng)搜索,筆者始終沒能找出它的學(xué)名來。它的寫法頗多,當?shù)夭宛^招牌上寫的是“小的根”或“小敵根”。對此,筆者還有些不解,后來慢慢地琢磨,才發(fā)覺有道理。“小的根”,顧名思義就是一點點的命根子,嫩著呢,誰都想吃,叫人流口水?!靶掣?,則多少含有“風(fēng)味獨特,無與倫比”的意思,目的終究是吸引顧客眼球,招攬生意。
筆者謂其“小滴跟”也是有根據(jù)的?;幢丙}場地處黃海岸邊,這一片海域盛產(chǎn)魚蝦,叫上名、叫不上名的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其中有一種如螞蟻般大小的蝦子叫作“螞蟻蝦”,學(xué)名叫“磷蝦”。這種小蝦喜歡成群結(jié)隊隨著水流往上趕淌,因此當?shù)匾簿土餍幸痪渲V語叫“螞蟻蝦滴溜?!庇饕馐侨⌒π『⒆永鲜俏仓笕似ü珊竺孀?,有隨大溜的意思。而“小滴跟”就具有這些習(xí)性,也會滴流跟進。
“小滴跟”是一種永遠長不大的小魚,長相酷像沙光魚,但體長卻僅有寸余。沙光魚俗稱龍魚。相傳它把自己比作龍王的兒子,有時還不把龍王放在眼里。它剛生下來的時候長得特別快,下一場春雨,它就能長一寸,因此曾自喻“一年一尺長,三年超過老龍王”。龍王聽聞此事十分惱火,當即下旨懲罰它“一年一脫胎,永遠做個小乖乖”。從此以后,沙光魚就成了一年一死、永遠長不大的魚了。因此人們看到的沙光魚最大也不會超過一尺。沙光魚在魚類家族中算是小魚了,可“小滴跟”與沙光魚比起來,更是小巫見大巫。
說來也怪,每年春天3、4月間,只有淮北鹽場所轄的臺北鹽場才會有“小滴跟”出現(xiàn),與此相鄰的幾個鹽場幾乎看不到它的身影。這可能與地理位置有關(guān)吧。相鄰的臺南、徐圩等幾個鹽場屬于侵蝕性海岸,每年大海都會慢慢往上移。而臺北鹽場屬于堆積性海岸,每年都會派生出上百畝灘涂,這里沙質(zhì)土壤給各類魚蝦生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?!靶〉胃本褪窃谶@樣的環(huán)境中自然生長的。
“小滴跟”生長周期并不長。每年第一場春雨過后,它就會悄然出現(xiàn)。起初,大約只有半寸長,棲息在水流口的低洼處濾食。捕魚者用網(wǎng)具捕撈后直接送到餐館,一定會賣個好價錢。新上市的“小滴跟”是各家餐館的搶手貨,也引得食客們趨之若鶩。起初一盤“小滴跟”價格在二、三百元,僅幾天時間,價格就可攀升到七、八百元。有趣的是,人們燒制“小滴跟”不會去清理它的內(nèi)臟,而且吃起來是囫圇咽,決不吐刺。幾場春雨過后,“小滴跟”逐漸長大,吃在嘴里會有一種“苦唧唧”的味道,這時的價格就會下滑。盡管這樣,食客還需提前預(yù)約。否則是沒有口福享用的。大約延續(xù)個把月工時間,“小滴跟”就會逐漸從餐桌上消失,也給人們留下對來年的期待。
“小滴跟”,這個不知名的魚類朋友,它既給淮北鹽場這塊古老的土地帶來神奇遐想,也給鹽場人民的生活帶來淘金的希望。也許若干年以后,隨著鹽田的開發(fā)利用,“小滴跟”會越來越少并永久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,但它曾給人間留下的美味卻是值得記憶和珍藏的。
“救命”沙光魚
淮北鹽場方圓數(shù)百公里,向來就有“十月沙光賽羊湯”的說法。這種說法源自于流傳很廣的一首民謠:正月沙光熬鮮湯,二月沙光軟丟當,三月沙光滿墻撂,四月沙光干柴狼,五月沙光換胎骨,六月沙光重還陽……十月沙光賽羊湯。
對鹽鄉(xiāng)人來說,沙光魚是有過巨大貢獻的,曾經(jīng)是鹽鄉(xiāng)人的“救命魚”。它主要生活在海水與淡水混合處,俗稱陰陽水之中,其最大的特點是魚肉細嫩,異于常魚,有獨特的風(fēng)味。當年,沙光魚曾救過無數(shù)條鹽鄉(xiāng)人的命。解放前,鹽鄉(xiāng)人家家窮得要命,沒有吃,沒有穿,只有靠就地取材度日子,有民謠就講得很形象:春鉤小蟹渡春荒,夏咽野菜當饑糧。秋天依靠逮沙光,冬天只有去逃荒。說的是當年鹽民們沒有糧食吃,只有根據(jù)季節(jié)的不同,靠捉小蟹、挖野菜、逮沙光來維持生命和生活。到了冬天,魚蟹沒有了,野菜絕跡了,只得外出逃荒要飯。聽父輩們講,如果沒有沙光魚作為臨時救命糧充饑,當年會有更多的人餓死。鹽鄉(xiāng)人家有些逮魚高手會將沙光魚曬成干子后,和附近農(nóng)村人偷偷地換些蔬菜吃,也多少解決了一時的生計問題。
對現(xiàn)代化城市而言,沙光魚是有經(jīng)濟價值的,是城市人的“樂趣魚”。在淮北鹽場一帶釣沙光是一項有趣的活動。一般最好的季節(jié)是在每年的七月到十月。釣早了,魚太小,費力又費時。釣遲了,天氣轉(zhuǎn)涼,魚怕冷不易上鉤。所以夏秋季節(jié)最適宜了。其實,釣沙光是可以用“鉤子”釣的,但那是“笨”人采取的方法,不僅慢,費時費力,而且半天也釣不了幾條。鹽鄉(xiāng)人釣沙光都是用“蛙鉤”,只需用線將蚯蚓、海媽蟥之類的誘餌串起來,扣在釣竿的引線上即可。釣者右手拿竿將帶有誘餌的線拋出去,慢慢地在河塘里移動,因為沙光魚生性好吃,嘴咬到食物一般不容易松開,所以,人們就利用它的貪吃習(xí)性,發(fā)現(xiàn)它咬鉤時用力一甩,左手拿,著舀子一等,魚就落網(wǎng)了。
對當今生活來講,沙光魚是具有自我犧牲精神的,是人們的餐桌上的“口福魚”。常言說得好,會吃才會生活。吃沙光魚就是如此。在江蘇沿海一帶,有三種魚極為相似,第一是沙光魚,第二是小滴根,第三是灘虎龍。小滴根總是長不大,貌似小時候的沙光魚。灘虎龍個子也不大,則類似于中年時期的沙光魚。有趣的是這三種魚對鹽鄉(xiāng)人來說燒制手法基本相同,吃起來是囫圇咽,決不吐刺,因為它們又嫩又鮮,幾乎沒有刺,可以忽略不計。當然,沙光魚的吃法就很多了,不僅燒湯吃,而且可以紅燒吃,烤著吃,曬干以后蒸著吃,是鹽鄉(xiāng)人難得的口福。
特別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,鹽場實行的是對口灘,洼地多,池塘多,遍地都是沙光魚,逮多了吃不了怎么辦?圖省事的人家往往也不清理內(nèi),,就將一大盆一大盆的沙光魚直接撒上大鹽,腌成咸干子待日后吃。不怕費事的人家總是將小一點的扔給雞鴨吃,大一點的則用刀一條一條剖成片,不撒鹽曬成魚干,等到冬天和大白菜一起燒制,吃得人直流口水。這一吃法既簡便又富有營養(yǎng),至今鹽鄉(xiāng)人還保留著這一傳統(tǒng)吃法。當然,沙光魚最科學(xué)最流行的吃法還是燒湯,只要方法得當,掌握火候,做出的湯一定乳白稠濃,鮮美可口,賽過羊湯!